近日,不少用户反映接到“95”开头的骚扰电话。如何辨别“95”号段中的“李鬼”?接到骚扰电话后该怎么举报投诉?工信部对“95”号段将怎样规范? 记者17日就此采访了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识别“95”号段,这些“知识点”要掌握。 如何辨别“95”号段中的“李鬼”? 根据我国电信网编号,“95”号段在全国范围统一使用...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近期虚假网络维权“碰瓷”金融机构的情况颇有抬头之势。相关个人或机构打着“代理维权”的幌子,通过“制作文章模板—人工干预细节文本—批量生产文章”的套路,在网络上发布经某某“职业维权”协助,最后成功追回索赔的案例,并将编造的海量负面信息作为引流手段,吸引投资者支付维权费。 网络维权海量信息涌现 ...
最近,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给护照持有人打电话进行电信诈骗,其诈骗方式是:称护照持有人所持护照有涉嫌伪造或非法使用或有非法出入境记录等情形,要求到公安机关接受调查,并要求添加所提供的QQ号或链接网址等,如按要求添加QQ号或链接网址,则护照持有人会被窃取相关信息,上当受骗、遭受损失。在此,公安机关特别提醒: ...
今年6月,福建泉州的蔡先生在“微粒金融”APP进行贷款时被骗走4万元;7月,深圳宝安的李女士在“京东白条”APP贷款时被骗走5000元;河北石家庄的刘女士则因轻信“360借贷”工作人员的话,被骗走13万元……这是8月12日消费者网联合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网贷诈骗舆情数据分析报告》中揭露的情况。 《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
8月11日,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防范网络欺诈的公告。 公告称,近日,违法犯罪分子以“河北省市场监管”或“工商登记”的名义向广大市场主体发送短信,称“营业执照需要登记更新电子版,未登记系统将自动销户”“营业执照信息未送年报,逾期将暂停营业执照使用,将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诱导市场主体登录链接钓鱼网站,恶意收集工作单...
2020年学生暑假已经过半,8月13日,记者从西宁市消协获悉,从暑期消费投诉和调查发现,暑假期间旅游安全事故、网络欺诈、培训班名不属实等问题时有发生。针对此消费特点,西宁市消协发布暑期安全消费提示。 提示一:这些旅游安全要注意 暑期,清凉夏都西宁迎来旅游高峰,高、中考结束后的旅游消费成为很多学生及家长们的首选。不管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网络电信诈骗又有卷土重来之势,尤其是各种网贷诈骗事件时有发生,诈骗形式和犯罪手段不断出新。 近日,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联合消费者网对2020年以来的网贷诈骗舆情信息统计分析发现,“注销校园贷”、山寨平台、“网贷刷单”“刷银行流水”“消除不良记录”已成为诈骗犯罪的新诱饵。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些新...
“时间自由,工资日结”“急招前台”“招聘学生发传单,工资80元/天”……暑期已至,不少大学生纷纷利用暑期打工兼职。对学生来说,暑期兼职既能挣零花钱,又可以积累社会经验,不失为一个好选择。然而,各种各样的兼职信息不乏骗局和陷阱,令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防不胜防。 大学生假期兼职多数为挣生活费 记者在海口高校附近随机采访了3...
正值“租房季”,应届毕业生是眼下主要的租房群体。对于大多数应届毕业生来说,租房是他们迈向社会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很多人涉世浅、经验不足,容易遭遇“租房陷阱”。租房过程中有哪些风险值得注意?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周岁、有租房需求的年轻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61.8%的受访租房青年提示,要...
守好“钱袋子”,除了公安机关火速出击,还需要大家认清套路、做好防范。今年4月以来,云南各地公安机关打掉一批网络电信诈骗案件,发现这些诈骗手段大多潜伏在日常生活中。 套路1 刷单可赚钱,返利即到账 “谢谢警官,太感谢你们了,原以为被骗的9000多元钱打水漂了,没想到你们竟然帮我追回来了!”家住玉溪市红塔区的王女士抱着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