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市政府召开的质量强市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上,《2017黄石市城市质量状况报告》新鲜出炉,这已经是我市连续第9年发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从报告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质量提升让市民生活更幸福。
2017年我市经济在质量这条主线引领下,总的特征表现为“四升、两降、两优”。即生产效率、经济效益、高新产业增加值、出口总额实现“四提升”,资源能源消耗实现“双下降”,需求结构实现“双优化”。
产业转型升级渐入正轨。2017年,我市构建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持续加大,旅游服务业等发展优势明显。与此同时,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全年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6家,全市高新产业总产值929.57亿元,高新产业增加值195.84亿元,占GDP比重13.2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4.59%。
名牌经济效应初步显现。2017年,黄石市名牌企业申报数量为41家,同比增长37.5%;获批数量29家,同比增长93.33%,为历年获批湖北名牌最多的年份。全市名牌企业全年实现产值1173.95亿元,同比增长22.8%,实现利润70.75亿元,同比增长61.9%,黄石市品牌产品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49.8%,比上年提升3.9个百分点。
质量提升的成果不仅反映在经济指标上,还体现在民生建设之中。如教育教学质量,全市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提升、义务教育“改薄”、普通高中提质、职业教育能力建设等工程,完成167所学校“改薄”任务,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开展数字化校园达标与示范创建,创建市级数字化校园10所。各类教育质量大幅提升,2017年全市高考再创佳绩,高考一本上线率大幅提升,本科上线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全市医疗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50元。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不断扩展,全市基本药物品种扩大到800余种。全市每十万人医院病床数636.5张,每千人医生数2.45人。2017年全市医疗机极累计创建市级重点专科6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1个(包括湖北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重点专科建设逐步加强。
居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黄石市老城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及城市整理三年行动方案得以实施,磁湖东路、青龙山路、广州路、湖滨二巷、马鞍山路等20个主次干道和微循环路改造项目开工建设。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全年完成交通投资104亿元。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PM10、PM2.5分别下降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