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5/10/17  |  来源:黄石日报  |  专栏:联合激励案例

坐落于鄂赣交界处的阳新县枫林镇樟桥村,是一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曾因人口外流、环境脏乱陷入发展困境。如今,乘着乡村振兴与文明创建的东风,该村以创新实践推动村落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走出一条传统村落活化再生的发展新路。

  樟桥村党总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带领全村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发展道路。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并在市政府办的驻村帮扶下,发展了千余亩油茶、500余亩腊米以及十余亩大棚蔬菜等生态农业项目。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我们既重规模,更重带动效应与可持续性。”樟桥村党总支书记胡三燕介绍,这些生态农业项目不仅有力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带动村民就近就业,促进劳动力回流,为村庄可持续发展注入人才活水,形成可循环的“造血”机制。

  面对发展难题,该村着力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积极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新格局。村“两委”创新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和群众为村庄发展建言献策、投工投劳。

  “村子怎么建,大家商量着来。有了参与感,积极性自然就高了。”村民胡开宇感慨地说。通过畅通议事渠道、完善激励机制,村民共建家园的热情被有效激发,不仅整合了资源、提升了公共事务效率,更增强了村庄的凝聚力与归属感,为乡村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乡村要振兴,精神需富足,乡风必文明。樟桥村依托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政策宣讲、榜样评选等活动,春风化雨般引导村民提升文明素养,主动投身乡村建设。

  “以前农闲时没什么去处,现在文明实践站活动多,大家都乐意参与。”一位村民说。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在润物无声中凝聚了人心,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

  人居环境是乡村面貌最直观的体现。樟桥村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党建引领+积分激励”的有效模式,组建起以党员干部为核心、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队伍。

  设立的“爱心超市”成为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关键一环。“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垃圾分类做得好,都能赚取积分兑换物品。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比着,看谁家环境好。”正在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村民胡花得笑着说。

  这一机制推动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不仅让村庄持续保持整洁亮丽,也促进了邻里和谐,切实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漫步今日樟桥,古朴石桥与参天古樟相映成趣,整洁村道、兴旺产业与村民饱满的精神风貌,共同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


黄石日报|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