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特色或亮点:
一是建立以部门联动为支撑的组织协调机制;
二是编制以明白告知为基础的诚信申报流程;
三是创建以守信激励为原则的审核确认流程;
四是完善以信用监管为抓手的失信惩戒办法。
坚持以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为目标导向,深入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创新社会救助对象审核确认模式,鼓励引导群众诚信申报,减少证明材料,优化审核流程,通过告知承诺制认定救助对象,实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快审快批、高效救助”。试点工作以来,全市通过告知承诺制审核确认低保对象2847户5372人。该项改革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第三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秀案例、全市十大“信易+”应用场景,改革成果在《人民日报》等媒体刊载。2023年省民政厅在我市创新成果基础上,在全省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
主要做法:一是建立以部门联动为支撑的组织协调机制。以市政府办名义出台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24家党政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试点工作组织领导,定期分析研判,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建立成员单位间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交换、利用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和部门协作,形成推进合力。二是编制以明白告知为基础的诚信申报流程。将明白告知及诚信承诺作为工作出发点,社会救助经办人员以书面形式将如实申报家庭经济状况的义务、内容及不实申报的法律责任一次性告知申请人,辅助申请人填报家庭经济状况信息表,引导申请人自主申报、承担责任,以诚信申报享受快速审批便利,建立“明白告知-诚信申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管理闭环。修改完善《黄石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表》《社会救助诚信告知书》《失信行为认定审批表》等社会救助格式文本,方便申请人知悉填报。三是创建以守信激励为原则的审核确认流程。对诚信申报对象,减少证明材料,免除9类14项证明材料,实现“一证一书一表”(身份证、承诺授权书、收入财产申报表)办理低保。简化审核流程,实行“并联审核”,变传统的申请受理、信息核对、入户调查、公开公示、审核确认等“一环套一环”的“串联模式”为“并联模式”,在公示同时开展信息核对、入户调查、审核等流程,办理时限由22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全面下放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实现街道、社区“联审联批”,困难群众只需“一次申请”,街道即启动综合评估程序,根据申请人困难程度和救助需求,给予相应救助,对群众有其他困难,及时转介医保、房产、教育等部门,帮助协调落实医疗、住房、就业、就学等专项救助,做到因人施策、综合施救。四是完善以信用监管为抓手的失信惩戒办法。明确界定失信行为,联合12部门制定社会救助失信行为信用管理办法,列举低保申请中常见的十类失信情形,按情节轻重划分一般失信行为和严重失信行为,认定严重失信行为要报经县民政局批准,防止认定泛化。明确失信行为惩戒措施,对一般失信行为,“失信”对象不能享受快速审批、先行救助等便利性政策,同时进行信用提醒和约谈,督促其停止失信行为并整改;对严重失信行为,将失信对象列入信用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发挥震慑作用。建立尽职免责清单,对秉持公心、履职尽责的工作人员实施容错免责,保护基层经办人员工作积极性。
通过告知承诺制审核确认救助对象,建立了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审核确认工作机制,探索了“三个转变”(传统模式认定对象向“信用审批”新机制转变、“事前审核”与“事后监管”并重的管理转变、低保审核从“错保就问责”向“尽职免责”转变),社会救助办理流程更简便,服务更优化,管理更严格,责任更明晰,群众更有获得感,社会救助领域诚信氛围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