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医疗保障局信用体系建设案例
发布时间:2025/10/30  |  来源:大冶市医疗保障局  |  专栏:典型案例

信用是医疗保障领域有序运行的 “生命线”。近年来,随着医保基金规模持续扩大、医药市场主体日益增多,失信行为不仅威胁医保基金安全,更破坏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今年以来,大冶市医疗保障局紧扣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特别是在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和信用修复方面,形成了一些比较有特色且注重服务的工作方法。

一、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注重信息的公开透明和规范管理,为后续的信用修复打下基础。

· 统一公示平台:行政处罚信息会在 “信用中国(湖北黄石)”网站 等信用门户网站进行公示,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也促使市场主体更加重视自身的信用行为。

· 明确公示期限:根据不同失信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设定了相应的最短公示期。例如,涉及一般失信行为和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分别有3至6个月的公示期,企业只有在公示期结束后才能申请信用修复。

二、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强调主动服务和机制创新,旨在帮助失信主体尽快重塑信用、恢复正常经营。

1. 创新建立信用修复主动告知机制

旨在解决企业“不知晓、不会修复”的问题。

· “两书同达”:行政处罚部门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会向企业发放《黄石市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主动告知书》。这份告知书会明确告知企业该行政处罚信息将被公示的网站、失信行为类型、最短公示期、修复流程和所需材料等。

· 事后回访指导:对于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我们会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回访,提醒和指导企业进行信用修复。

2. 优化信用修复流程与服务

· 线上线下融合办理:

  · 线上:企业可以登录“信用中国(湖北黄石)”网站,在“信用服务”模块的“信用修复”专区在线提交申请。

  · 线下:安排工作人员会帮助不太熟悉网上操作的企业办理申请,实现了“线上线下全覆盖”。

三、职责分明的协同治理

信用修复工作遵循“谁处罚、谁认定、谁修复”的原则,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形成了协同治理的局面。

四、案例与成效

· 助力企业重塑信用:2024年指导相关企业进行信用修复11家,完成修复率100%;例如大冶市人民医院因为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重复检查、过度检查、分解收费、限制性范围用药等,依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于2024年3月15日在“信用中国”进行公示。我局在2024年6月20日主动联系指导该企业在网站上进行了信用修复。

· 优化营商环境:通过主动告知、精准帮扶和流程优化,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了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营造了更加包容审慎、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服务:改变了过去等待企业上门申请修复的模式,通过主动告知、上门指导等方式,将服务前置,体现了政府职能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

· 从单一修复到合规引导:“两书同达”机制不仅告诉企业如何修复,更指导企业如何避免再次失信,引导企业走向长期合规经营。

· 从部门分立到协同联动:明确各部门职责的同时,强调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努力让企业“一件事一次办”。


大冶市医疗保障局|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