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现了多起以缴纳学习费用为由通过QQ、微信群进行诈骗的案件,警方提醒广大家长务必提高警惕,擦亮双眼。
“差点就扫二维码把钱转过去了。”日前,家住浙江桐庐的崔女士差点被骗子“套路”。原来,前段时间,她在微信群中收到了“老师”发布的一则收费通知:“受到新型冠状病毒影响,接教育部门通知,现开始收取教材费,统一扫二维码付款后截图发群里……!”“老师”随后发出收款二维码,让家长们进行扫码转账,缴费后将缴款截图发到群里进行统计。“总感觉不对劲,还好我有班主任电话,第一时间打电话进行核实,结果发现根本没这回事。”崔女士表示,得知情况后,老师立马在群里提醒家长,以防骗子扩大骗局。
那么,为何会出现“老师”在微信群发布收费信息的情况呢?“一般骗子通过盗号等方式潜入班级群,观察老师的作息习惯。选择老师不在的时候,将头像改为老师的头像,昵称改为某老师;或者冒充是班级的某位同学,在群内发布收费的通知。”公安局反诈中心中队长陶然表示,家长们看到熟悉的头像,一般不会去仔细核实老师的身份。不少家长立即扫码支付了“教材费”“学费”等。直到真的老师出来揭穿真相,家长们才知道原来是被骗子套路了。
除了冒充“老师”外,我县还发生了几起通过QQ、微信平台冒充“子女”,向家长索要培训费的事件。6月4日,分水镇的徐某接到一个QQ好友添加,自称是其儿子,然后在QQ里称需要参加一个清华大学的培训班,需要缴纳培训费36000元,家长就依据“儿子”要求,将钱转到指定账号。事后,直至电话联系儿子,才知道被骗。
针对网络骗取“学费”“培训费”等频发事件,公安局反诈中心提醒,各学校和教师要加强QQ账号的安全维护,家长QQ群要严格落实实名制度,严防不法分子进入家长QQ群。遇到类似二维码收款时,家长切记要与老师进行电话口头确认,不可盲目地扫码付款。广大市民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谨防各类电信网络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