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花钱不考试就能拿证?小心“财”“证”两空
发布时间:2024/10/09  |  来源:东楚晚报  |  专栏:风险提示

 “专业代办”“不用考试”“一站式服务”……面对这样的诱惑,有人一不留神就中套。8日,记者从大冶市人民法院了解到,该院前不久审理一起因购买证件引发的合同纠纷案件,依法判决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返还原告彭某14800元。

  花钱就能“无痛拿证”?

  2021年5月,彭某因工作原因需要取得相关中级职称证书。彭某因平时工作较忙,没有充足时间备考,便想向培训机构寻求帮忙。

  经过一段时间筛选,他找到了最“适合”的一家机构。对方承诺,只要钱给到位,彭某不用参加考试也能拿证。这样“无痛拿证”的方式,彭某心动不已,立即向对方支付1000元定金。

  紧接着,彭某又向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支付9000元并签订合同。双方约定,通过该中级职称全部费用为16800元,即:签订合同支付10000元,递交资料支付3800元,终审通过支付3000元。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诺,有他们做帮手,彭某在3个月内一定能拿到职称证书。

  花近16800元却收到假证书

  到了约定的拿证时间,彭某却迟迟未收到自己的证书,便向某文化传播公司询问情况。该公司有关人员以各种理由不履行承诺,最后又表示因彭某尾款未交齐所以不能发放证书。2022年3月,彭某向其支付尾款,不久便收到了某文化传播公司邮寄的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和相关文件。

  收到证书后,彭某发现网上不能查询到该证书所载信息,收到的竟是假证书。随即,他再次找到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客服人员要求退款,但遭到拒绝。

  2024年1月,某文化传媒公司终于同意给彭某退款。在该公司客服的指导下,彭某将“证书”邮寄给该公司。某文化传媒公司只退款2000元,却对剩余款14800元一直不退。彭某多次催讨无果,遂诉至法院。

  法官说法

  法院经审理认为,彭某委托某传媒文化公司办理职称证书,并支付费用的事实有相关证据证实,双方形成委托合同关系。但彭某委托被告办理职称证书并非通过合法途径,该委托行为违反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共利益,扰乱公共管理秩序,因此双方之间形成的委托合同关系应为无效。法院作出判决,某文化传媒公司因无效合同从彭某处收取的费用14800元尽数返还。

  法官提醒,以免除考试拿证的噱头敛取不义之财的事情屡见不鲜。大家想要取得相应证书,一定要杜绝任何侥幸心理,打消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达成目的的念头,对“花钱走捷径”的非法委托行为坚决说“不”,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领取到管理部门颁发的具有法律效益的证书。


东楚晚报|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