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区打造商务诚信建设高地
发布时间:2024/09/10  |  来源:  |  专栏:黄石在行动

一、树立政务诚信建设标杆

(一)构架评价体系。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与提升政务诚信,西塞山区财政局积极响应创新政府采购管理和服务方式的政策号召,通过构建“四方信用评价”体系,全面加强政府采购活动中的诚信建设与评价。该评价体系涉及采购人、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评审专家、供应商四个主体,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进行公正、透明的评价,促使各参与方在采购过程中秉持更高标准的诚信行为。同时,大力推行供应商基本资格条件承诺制,简化了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的手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的调整,供应商无需再提供详细的证明材料,只需以书面形式提交规定格式的《基本资格条件承诺函》。这一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政府采购活动的效率,同时也强调了供应商的诚信自律,促进了政府采购领域的整体诚信水平的提升。对于严重违法失信行为,将在省政府采购网将违法失信当事人计入政府采购黑名单。

(二)规范执法行为。以“信用湖北”建设工作为契机,西塞区消防救援大队进一步规范消防执法行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开展执法工作,确保执法公正、公平、公开。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二、打造商务诚信建设高地

(三)强化体系建设。西塞区加强在商务领域诚信体系建设的工作领导,建立相应的职能分工和工作责任制,明确了负责日常工作的相关科室及相关工作人员,切实做到有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人员具体办事,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按照要求,做好商务领域相关信息的归集、报送及披露工作,已在湖北政务服务平台中公布辖区加油站基本信息。

三、筑牢社会诚信建设根基

(四)信用市场评价。为扎实做好建筑市场信用评价运用工作,根据《黄石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考核办法》,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完善诚信管理体系,规范建筑市场主体行为,西塞山区区城建局将辖区建筑市场失信行为上报至市建筑业科,由市建筑业科组织专家评审赋分后定期发文通报各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等级。对建筑市场信用评价等级为A级的企业实施简化监督和低频率的日常检查,在评比表彰和使用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控股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招标工程中,优先予以推荐,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A级对象,建设、施工单位实行担保费率差别化制度,适当降低承保费率和条件;对信用评价等级为B级的企业实施常规监督和适度频率的日常检查。

四、全面推进企业诚信建设

(五)建立信用修复机制。西塞山区政府、区信用办先后出台《被执行企业信用修复激励实施办法》《被执行企业信用修复信息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将30家诚信履行企业名单一键推送至相关部门,为企业融资信贷、招标投标等提供支持。在全区构建政务诚信“红黑榜”,府院联动督促涉诉政务主体及时履行法定义务。区各相关部门建立完善政务失信治理情况反馈机制,接到区人民法院发出的《自动履行告知书》后,定期将政务失信治理进展情况报送至区发改局(信用办),针对重大或特殊案件,区营商办第一时间组织有关部门会商研究。

(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覆盖率。组织召开西塞山区2024年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会议,区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会。会上对2023年度我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考核结果进行了通报,并对本年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进行了部署。推进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整合、统筹全区各执法部门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计划后,印发了《关于印发<西塞山区市场监管领域2024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的通知》。目前各成员单位正在按计划有序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

五、营造一流融资信用生态

(七)建立银企对接机制。西塞山区金融办构建“多台合一”服务矩阵。通过各类银企对接活动加大“东楚融通”平台应用推广,引导各镇街及银行金融机构广泛宣传,鼓励企业注册认证并通过平台发布融资需求,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线上融资。截至2024年8月,全区平台注册、认证数量为4780户,位居城区第一位。2024年全区通过平台新增23笔贷款,12家企业成功融资5.28亿元。平台上线以来,累计为全区企业成功融资20.06亿元。

(八)创新融资服务。全面推广三分钟申贷、零人工干预、一秒钟放贷的“301”线上信用贷款模式,缩短审批时限,降低企业贷款成本,以大数据科技金融赋能小微企业发展,有力提高企业融资便利度。如中国银行“云税贷”、农业银行“账户E贷”、汉口银行“税e贷”、“科企贷”等产品为企业提供301服务模式。联合黄石农商银行主动创新涉农产品,大力推广低利率、免抵押的小康贷、农E贷等信贷产品,降低农户信贷成本,全力支持全区农业产业发展。截至2024年6月30日,黄石农商银行在我区河口镇建立预授信农户3546户,预授信金额1.25亿元,其中居民用信802户,用信金额5538万元。

 


|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