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行“一业一查”双随机监管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4/12/17  |  来源:开发区·铁山区信用办  |  专栏:黄石在行动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信用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打造“信用湖北”,现将开发区·铁山区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具体工作落实情况

(一)政务诚信建设落实情况

1.数据归集情况

截至目前,开发区·铁山区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湖北黄石)共报送“双公示”数据3143条(行政许可3089条、行政处罚54条),五类行政管理信息597条(行政确认36条、行政监督检查561条),信用承诺及履约践诺信息30344条,其他行政权力267条,合同监管信息37条,科技研发信息471条,纳税信用等级信息864条,涉农类种植大户信息345条,医保定点民营医疗机构信息94条。

2.政务诚信整治情况

积极开展政府履约专项行动,一是高效统筹推进。参照省、市工作机制,聚焦招标投标、招商引资、惠企政策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兑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债务、政府采购、政府投资、乡镇街道等重点领域开展清查行动。二是全面排查清理。由发改、招商、经信、财政、民企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分别牵头的专项组对各自领域的履行情况开展全面排查梳理,运用领导交办、来信来访、营商环境问题投诉等多种渠道,依托信访大厅、政务中心,收集企业、群众反馈的问题,截止目前暂未发现此类问题。三是持续深化落实。在后续工作中,抓好各个领域的问题排查清理,按照“谁出台、谁兑现,谁签订,谁兑现”的原则,对摸排出的问题明确责任单位,制定整改方案,确保问题整改销号。

(二)商务诚信建设落实情况

一是持续推进湖北“万千百”企业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光电子信息产业链质量提升省级示范项目,绘制了光电子信息产业链图谱,形成“一链一策”报告,完成《“标准·认证+”助力“黄石光电子”区域品牌建设规划方案》,已建成光电子信息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开展了“一对一”上门帮扶,培训企业人员200人次,对企业进行质量诊断及指导,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经济效益800余万元;对产业链企业开展精准服务,指导企业申创绿色工厂、湖北精品、市长质量奖。二是广泛开展“湖北精品”宣传,宣传“湖北精品”认定工作政策,指导三环锻压、三丰智能等12企业申报第二届“湖北精品”,目前华盛新、三环锻压等4家单位已通过标准先进性评价,入围最后评选环节。

(三)社会诚信建设落实情况

1.诚信宣传教育情况

截至目前,累计报送诚信宣传主题教育活动信息22次;推动“信易+区域能评”、“信易+人力资源”、“信易+环评审批”、“信易+餐住”等场景应用,一方面有效节省了企业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另一方面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强化信用有价、守信受益的鲜明导向,让信用观念深入人心。

2.推进信用修复工作

建立行政处罚台账,定期核对信用修复完成情况,截至目前,累计可进行信用修复行政处罚57条(包含7条处罚义务未履行、16条反复沟通企业不修复),已完成信用修复12条;持续推进行业主管部门落实“两书同达”,在向企业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送达信用修复提醒函,告知企业信用修复渠道和方式,便利企业及时完成信用修复。

(四)企业诚信建设落实情况

1.深入推行“一业一查”双随机监管新模式

为优化营商环境,着力破解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重复监管、多头监管、随意监管和监管盲区等问题,开发区·铁山区深入推行“一业一查”双随机监管新模式,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一是制定市场监管领域2024年度“一业一查”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计划。计划明确了对同一行业领域涉及多个政府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事项进行整合,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开展一次联合检查,进一步规范监管行为,减少多头重复检查。二是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了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化学和生物医药产业、餐饮服务业、旅游服务业、商超服务业、住宿服务业7个产业“一业一查”联合一次查的“合规手册”,以规范企业行为,提高监管效率。手册详细阐述了监管流程、企业责任以及违规后果,确保企业能够明确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开展经营活动。

截至目前,开发区·铁山区对旅游、医药、教育、养老、餐饮、市政工程、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等行业进行了79个类别的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涉及127项事项,共发起68次联合抽查,公示检查各类经营主体1932户次。

2.探索“联合一次查”,开创高效执法新局面

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减少执法部门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随意执法等问题,区司法局牵头推行“联合一次查”执法检查,确保一次性完成多项执法检查内容,开创了高效执法的新局面。

一是科学制定计划,创新“三机制”。针对监管领域中常见、高频行政检查事项,认真梳理各执法单位的执法领域,实行一季度一查的工作模式。创立了“三机制”,即严格落实涉企执法检查备案“三项规定”、严格执行压减涉企执法检查数量“三项机制”、严格执行涉企执法检查“三项制度”。二是实行服务“三实招”,提升执法效率。探索“1+7”执法流程,在检查过程中,简化检查流程,同步做好安全体检、执法预告、普法宣传、事中说理、约谈催办、立行立改、难题化解7个环节,真正达到“进一次门,解万件事”的效果。截至目前,已形成“联合一次查”计划清单2份,联合检查参加部门9个、检查企业24家,督促企业规范整改问题46个。三是宣传服务“三条线”,营造宣传氛围。紧紧围绕“传统宣传+媒体宣传+普法宣传”三条对外宣传主线,创新工作方法,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提升企业法治服务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将执法人员同步打造成普法宣传员,在执法过程中,开展普法教育,实现严格规范执法与普法宣传的“双赢”。

3.持续推进分级分类监管措施落实落细

在食品药品、知识产权、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医疗卫生、生态环保、政府采购、个体工商户、质量、司法、税务、文旅、水利、农业、民政、劳动关系、燃气管理、统计、教育等多个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结合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逐步实现“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常态化,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

(五)融资信用生态落实情况

为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按照国家、省、市发改委和金融监管局关于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要求,建立我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启动“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结合现有融资对接机制,组织职能部门和镇街深入园区、社区、乡村,广泛深入搞好政策宣传,摸排辖区小微企业情况,结合辖区小微企业的注册、经营、生产、纳税、信用等数据信息,筛选推送优良的“白名单”经营主体,持续完善制度措施,缩短融资链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实现资金直达小微企业,切实为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六)其他工作落实情况

1.重错码整改进展情况

重码单位阳新县太子镇畜牧服务中心事业单位已完成注销,我区重码问题已解决。

2.信用信息核查情况

截至目前,累计进行公共信用信息核查应用31次,查询事项130项,利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108次。其中,区发展和改革局应用25次,查询事项123项,利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108次;区民政局应用6次,查询事项7项。


开发区·铁山区信用办|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