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诚信文化】何为诚信?我们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4/05/10  |  来源:文明齐河  |  专栏:弘扬诚信文化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孔子、孟子等中国古代大思想家都对诚信作过精辟的论述,中国古代文化十分推崇诚信,“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不信不立,不诚不行”等,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守信践诺的千古佳话。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今天建设诚信社会提供了深刻启迪。


1.诚信一词的由来

诚信一词最早是分开使用的,“诚”和“信”都是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之一。最早将“诚”与“信”连用的是春秋时代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管仲。他明确提出:“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枢言》)。认为诚信是凝聚人心、使天下人团结一致的精神基础。


2.何为“诚”、何为“信”?

诚信的含义是什么?


(1)《汉语大词典》如是说:诚实、真诚、忠诚谓之“诚”;诚实无欺、实践诺言谓之“信”。连起来即为“诚信”,人之品性之谓也。

(2)“诚”、“信”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诚”和“信”本来是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常常用来互相训释。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从人言。”。诚是真实不欺的品格,诚的基本要求就是不自欺、不欺人。信的本义是“从人”、“从言”,“人言为信”,其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说出的话、许下的诺,就一定要做到、要践行。信与诚一样,其基本要求也是真实不欺,但它更侧重于对人讲话的真实不欺,要遵守自己对他人的承诺。。“信”的本义是求真、守诚,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时则有追求真理、信守承诺等含义。

(3)“诚”与“信”的区别

“诚”与“信”之间侧重点不同。“诚”是为自己的,“信”是为他人的。“信”字有“诚”字所没有的含义,就是信任关系。信任关系只有在两个主体之间才能展开。通过虚伪的欺骗所建立起来的信任,往往经不起时间的验证,最终将成为一种最大的失信。这样的言行是不一致的,终究是会被识破。欺骗终究是欺骗,最终被拆穿时,也是信任关系结束的时候。诚信是人们为人处世的一项基本义务,而不是仅为个人的内心道德修养。

(4)“诚”和“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体系中,诚是信的基础和前提,故有“不诚者失信”、“诚故信”之说。在古人看来,一个人只有诚“有于己”,方能信“见于物”;只有诚于内,方能信于外。不诚实的人,虚伪狡诈,出尔反尔,不守信用,无“诚”则无“信”。“诚”与“信”,往往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可以互相来说明对方。

(5)诚信的含义

A、诚信,即诚实守信,就是诚实无欺、恪守信用

“ 诚信”就是求真务实,追求正义。它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信誉,精湛的技术、技能、优美的质量,科学的管理和完美的服务等。诚信的意思就是要立足于道德自我,面向他人,在人际关系中讲诚实与信用。诚信还包含实事求是的精神,如孔子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因而,诚信含义之中,还应该包含着勇于承认错误和承担责任的精神。

B、传统诚信与现代诚信的含义

作为一种社会道德伦理准则,诚信是中华文化中的基本道德观念之一。上千年前,儒家对“诚信”的内涵有着详细的解释。主要有三点:一是以“诚”为真实无妄的本然之道,二是以“诚”为道德之本、行为之源,而以“信”为德目之一,三是重视“诚”的实践,强调言行一致。由此看来,传统伦理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总之,是一种个人生活的准则。

 现代诚信是在对传统诚信理念批判地加以继承的基础上,又吸纳了公平、正义、独立、发展等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中的文化元素,从而形成了适合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道德操守和价值取向,成为约束和规范现代社会经济秩序的又一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明齐河|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