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创新“志愿服务+信用激励”融合机制 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10/17  |  来源:中共大冶市委社会工作部  |  专栏:信易加

一、背景与问题:志愿服务激励不足,社会参与度有待提升
    随着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仍存在激励手段单一、社会认可度不高、持续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大冶市积极探索志愿服务与信用激励相结合的新路径,旨在通过制度创新,增强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和可持续性,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二、事件经过与方法措施:系统构建“服务+信用”双轮驱动机制,创新基层治理路径

为破解志愿服务激励不足、可持续性弱等难题,大冶市系统推进志愿服务与信用激励深度融合改革,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管理体系。

(一)统筹制度建设,完善政策体系。 

市委社会工作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认真抓好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落实《大冶市志愿服务激励回馈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志愿者激励回馈标准和部门职责,为“志愿服务+信用激励”模式提供制度保障。定期会同相关市直部门研究会商解决志愿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建立多维积分兑换制度,让志愿服务“有价值”。

大冶市探索多种志愿服务激励模式,让志愿者的付出得到实质性的认可和回馈。如,罗家桥街道推行积分兑换制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通过参与上报隐患、困难帮扶、志愿服务等活动获得相应积分,凭积分兑换福利和服务。该街道依托暖“新”驿站阵地设立积分兑换点,采用积分制管理模式。自实施以来,已有20多名“小哥”被聘为社区安全监督员,30多名到社区报到,累计上报各类有价值信息80余条,参加各类公益活动30余次。

(三)组建爱心商家联盟,让信用激励“有市场”。

2024年8月,成立“爱心商家联盟”,首批62家商家名单发布,开启了志愿服务激励新模式。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引导“爱心商家”为社区基金会、“爱心驿站”捐资捐物,为户外工作者提供纳凉停歇、免费茶水、停车充电等服务,为志愿者们提供服务打折、购物优惠等积分兑换服务,让志愿者们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感受到社会回馈的礼遇优待,形成文明实践处处可为,文明实践人人可为的局面。

(四)创新时间银行养老模式,让志愿服务“可持续”。 

面对空巢失能老人持续增多的养老形势,市民政局创新推出“铜都夕阳红”助老服务项目,鼓励低龄老人、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将服务时间存入“爱心银行”,积分可用于未来兑换养老服务,形成“年轻时存时间、年老时换服务”的良性机制。

(五)完善星级评定体系,让志愿奉献“有荣誉”。 

大冶市建立了科学的志愿者星级评定制度,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量化评价。根据《大冶市志愿服务激励回馈管理办法(试行)》,按照志愿者服务累计时长,满100、300、600、1000、1500小时,分别评定为一至五星级志愿者。2021年11月,大冶市启动了首批星级志愿者评定工作。截至目前,已连续四个年度开展志愿者星级评定。2025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启动仪式上,全市17名五星级志愿者代表上台接受礼遇。

(六)对接社会信用体系,让守信行为“有光彩”。 

大冶市税务局推出了“涉税中介+志愿服务”举措,发布信用红榜。2023年信用累计积分416分(TCS5级)的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可开通纳税服务绿色通道,在电子税务局开展批量纳税申报。2024年,大冶市信用积分400分以上的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有12户,税务局为这些机构颁发TSC5级奖牌,在办税服务厅醒目位置张贴“信用红榜”,引领高信用级别涉税机构形成示范作用。

(七)强化组织孵化支撑,让志愿服务“有力量”。 

2022年6月,市民政局出台《大冶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管理暂行办法》,采用“政府支持、专业管理、社会参与”模式,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基地重点孵化和培育公益服务类、养老服务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为其提供场地支持、能力建设、项目指导、资源对接等一站式服务。通过孵化基地的专业赋能,社会组织的项目管理、服务执行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提供专业化、常态化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为“志愿服务+信用激励”模式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三、成效与启示:志愿服务与信用建设互促共进,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大冶市“志愿服务+信用激励”创新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志愿服务规模持续扩大。现有注册志愿者15.64万人,志愿服务队伍1175支,服务活动常态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二是社会参与度显著提高。通过多元激励手段,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形成“人人愿参与、人人能参与”的良好局面。三是基层治理效能增强。志愿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在养老助老、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四是信用体系建设深化。志愿服务与信用激励深度融合,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向基层延伸,增强社会诚信意识。   

该案例的创新价值在于:一是机制创新。通过积分、星级、信用等多维激励,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激励机制。二是平台创新。依托“冶邑之火”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实现志愿者招募、派单、评单一体化管理。三是文化创新。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文化与信用文化深度融合。
    大冶市的实践为各地创新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中共大冶市委社会工作部|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