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三拳”出击 打好“双减”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1/11/25  |  来源:黄石日报  |  专栏:社会诚信

  近期,通过走访我市部分学校、问卷调查部分学生、电话访谈部分家长,欣喜看到全市上下积极行动,市委、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出台“双减”工作文件,各校纷纷制定落实方案,一些学校第一课堂不断优化,第二课堂不断拓展,一些社会团体、个人积极参与,使得我市“双减”工作初见成效,也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

  明确责任,勇于担当,打出学校“主攻拳”

  学校作为“双减”工作的主阵地,只有进一步夯实教育教学基础,真正提升教学质量,才能从根本上落实“双减”政策。

  第一要加强“双减”政策的学习,形成减负增效提质共识。通过学习宣传政策,提高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家长对“双减”工作意义的认识,特别是让大家认识到“双减”既是治理教育生态的手段,更是教育教学理念的一次全面提升,是正确的育人观、质量观的再确立。

  第二要通过聚焦课堂,实现减负增效提质。加强高效课堂研究,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融合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应用优秀教学成果,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向课堂要效率和质量。

  第三要加强作业环节的教科研,促进减负提质增效。避免各科统筹不够、针对性个性化不足、重复机械训练导致的负担过重。要将作业纳入教研体系,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功能,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

  第四要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增强第二课堂吸引力。课后服务一方面要开展普惠性基本服务,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进行答疑辅导,为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供学生自愿选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效率,增强学生特长技能。

  积极配合,科学补位,打出家庭“实心拳”

  新时代背景下,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不仅是教育部门、学校的教育目标,也是家庭的教育目标。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守护者”“支持者”“陪伴者”,在家庭教育上科学补位。

  第一,与孩子共读经典,奠定孩子美好人格。定期与孩子共读一本经典,体会国学经典中积淀的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和气质。

  第二,引导孩子参加家务和社区劳动,养成劳动习惯。要让孩子从小意识到每个人有自己的劳动任务,每个人都是对家庭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从劳动中感受到归属感、价值感、幸福感。

  第三,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塑造强健体格。“双减”后,五项管理将体质健康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养成运动习惯,磨砺体育精神,塑造强健体格。

  第四,引导孩子关注国内外时事新闻,形成大格局。要以时事新闻为载体,引导孩子关注大事件,形成大格局,为孩子未来大世界观的养成奠定基础。

  第五,陪伴孩子走出家庭,探寻大自然。经常陪伴孩子去公园、到田野,亲近大自然,去科技馆博物馆探究科技文化等,增长见识,开阔心胸,促进孩子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多方联动,共同发力,打出社会“组合拳”

  受场地、师资等客观条件限制,课后服务项目还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需要全社会协同发力、整体联动。一是将“双减”纳入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二是深化教育评价和招生制度改革,为“双减”开展提供制度保证。三是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学校规模与办学条件相适应。四是落实经费保障机制,使课后服务设备设施维护经费及参与服务的教师待遇得到落实。五是推动文化体育团体积极参与学校课后服务,鼓励退休的教师及文艺工作者在学校课后服务中发挥余热。六是挖掘社区蕴藏的教育资源,动员“五老人员”、各类志愿者参与到学生课后服务中来,进一步提升社区协同教育功能。


黄石日报|202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