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市域社会治理法治体系
发布时间:2022/07/29  |  来源:黄石日报  |  专栏:黄石动态

      盛夏的黄石,天蓝、山绿、水清。

  坐落于三角山下的大冶灵乡镇大庄村,此时水光山色正酣,风景如画。大庄村经过近三年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一幅美丽醉人的乡村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而这幅村庄宜业宜居宜游、村民富裕富足富有的图景背后,涌动着一股法治力量。

  “现在咱村里有了驻点律师,有了普法小课堂,感觉法律和咱老百姓越来越近。”家住大冶灵乡镇大庄村的村民纪致胜深有感触,纪致胜介绍,如今,村里学法懂法的老百姓也越来越多,守法用法已成为生活习惯,也成了大伙的“致富经”。

  这样的变化不止发生在灵乡镇大庄村。回首望去,黄石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段征程,无不伴随着法治建设的铿锵足音。

  以法治担当奋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今年7月19日召开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专班法治黄石建设组第一次会议上明确,将围绕法治建设组目标任务,强化法治建设任务落实、责任压实、效果抓实,进一步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统筹推进 锚定方向绘蓝图

  在夏日,走进我市的背街小巷,错落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初心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法治广场等,一股股文明、法治新风尚扑面而来。

  如此赏心悦目的画面,彰显着黄石文明创建、市域治理的成果,也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地方立法项目库建设,出台了《黄石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规划(2022-2026)》,共列入法规项目13件,聚焦养犬难题、武汉城市圈(武鄂黄黄为中心的都市圈)公共交通一体化、装饰装修管理等突出问题。

  据介绍,市公安局出台“执法‘红黑榜’”制度,通过日常执法监督、办理行政复议、刑事复议复核、国家赔偿案件等形式发现典型案例,每季度评选出“红榜”“黑榜”案例,计入各单位质量考评奖扣分、列入民警执法档案等,作为评先评优、提拔重用、职级晋升重要依据。

  此外,我市还大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广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大冶经验,编印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指引,确保制度落实全覆盖,并组织指导各行政执法部门规范使用各领域统一格式的执法文书,严格落实各领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目前共办理企业合规案件25件,涉及企业26家、相关责任人员46人,其中合规考察模式6件,相关案件被写入今年全国‘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黄石是湖北检察机关首批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地区,近年来,我市开展企业合规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了办案工作规范制度。

  我市出台的一部部地方性法规规章、一项项规范性文件,彰显出不断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与法治黄石建设同频共振,全面护航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依法而治 优化环境护航新发展

  如今,在黄石办理一次政务需要多长时间?

  “现在提交一次资料,10分钟就能办好,确实方便多了!”在成功缴纳完成企业社会保险费之后,黄石市港顺渣土运输有限公司会计明蒙笑着说。

  此外,在黄石开办企业,可实现7大事项“一网通办”,一键秒批。这些在明蒙看来,如此流畅的办事体验,得益于黄石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持续推进简政放权的努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建设者纷纷选择在黄石“安家落户”,越来越完善的法治保障举措不断给他们吃下“定心丸”。

  “多亏法律顾问上门,为公司现行制度提建议,帮我们规避了后期运营风险。”日前,黄石港区西有产业园内一派繁忙,园区发展部部长张曦正忙着接待新签约企业团队。张曦坦言,园区迎来发展离不开黄石市小微企业共享法律顾问团的作用。

  2021年4月,黄石在全省率先启动共享法律顾问机制。针对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难以负担律师聘请费用,该市司法局遴选100名优秀律师,组建黄石市小微企业共享法律顾问团,为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一站式”的法律综合服务。

  送上门的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等各项法律服务和持续完善的各项制度保障,让企业安心,也不断擦亮法治黄石的名片。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黄石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审批事项越来越少、办事速度越来越快、市场规则公平有序、执法程序文明规范……黄石法治化营商环境积蓄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司法为民 美好生活有保障

  夏日炎炎,热浪滚滚,可家住大冶金牛镇的刘某却觉得浑身清爽。

  “太谢谢了,没有法院的费心调解,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拿到这笔理赔款!”80万元赔偿款,在大冶法院的帮助下顺利到手,刘某喜极而泣,前不久,刘某为法官吴曦特意送来锦旗表达谢意。

  公平正义是人民的向往、幸福的尺度。

  “讨回的不只是赔偿款,还有人心。”案件承办法官吴曦说,“只有让写在判决书里的公平正义切切实实转化成群众可触可感的实惠,司法为民才不是一句空谈。”

  司法为民的法治之力,贯穿在各类矛盾纠纷的妥善化解和公平正义的不断落地中,也体现于不断健全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近年来,黄石持续推出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法治为民举措,不断畅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了解到,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契机,全市政法系统不断健全完善市域社会治理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全面建成三级综治中心;打赢扫黑除恶三年专项斗争;黄石市西塞山区荣获全国“长安杯”荣誉;黄石市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摊开法治黄石的画卷,我们能看到什么?是全市两级法院持续深化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公平正义提质增效,也是持续优化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效果,司法服务“触手可及”,还是扎实推进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切实维护“一老一小”、妇女、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让法治的温度直达社会神经末梢……司法改革的红利,正在最大限度地惠及生活在黄石这座城市的老百姓。

  法治,如一双温暖有力的手,正稳稳地托举起黄石老百姓的美好生活。

  浇灌法治信仰、汇聚法治力量,黄石还有更多举措......

  如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效果初显,百姓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增强,幸福和谐美好的新黄石正蹄疾步稳、迈向未来。

  踏步新征程,黄石法治建设足音愈发铿锵。


黄石日报|202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