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信用信息赋能,以金融创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黄石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黄石市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东楚融通”平台)。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信息展示+信息查询+风险预警”架构,实现金融产品多样化、精准化、申贷便捷化、服务智能化、监控现代化,构建“政府主导、信息共享、信用支撑、风险分担、合作多赢”的融资新机制。
一、基本情况
“东楚融通”平台于2021年3月16日正式上线运行,截至目前,平台上线24家金融机构155款金融产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45次,注册用户94460户,发布融资需求8341笔、382.51亿元,在线服务企业融资326.66亿元。平台相关实践案例和经验做法,分别被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湖北省发改委面向全国、全省宣传推广,并先后被黄石市委、市政府评为“黄石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黄石市先进制造之城先进工作单位”。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高位推进。黄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发改、财政、人行、数据及各企业主管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召开各类会议11次,建立月通报制度,定期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会商解决平台建设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信用信息精准“画像”。平台已打通与大冶市政务数据壁垒,接入湖北省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鄂融通”平台),对人社、工商、税务、法院等13个部门64项数据进行整合归集,并通过接口技术连接国家、省级47项专项数据,通过对归集的数据采集、清洗、模型优化,上线科学信用评价模型,实现业和居民信用精准“画像”,为金融机构授信、风控提供参考,降低了融资风险和尽调成本,从而实现“敢贷款、能贷款、收得回”。
(三)银企“云上”高效对接。平台注册用户可在线查看金融产品库内的金融产品,精准搜索符合需求的贷款项目,也可自行发布金融需求,由系统自动匹配、推送符合需求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可实时发布、更新金融产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线上审贷、放贷,还可主动搜索企业需求、发起对接、“一键抢单”,改变了金融机构被动等待企业上门的局面,极大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四)搭建立体服务体系。平台已与6个县(市、区)、14家市直相关部门、21家银行金融机构建立了市级统筹协调联动机制,形成了各县(市、区)、各行业主管部门、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的“信易贷”平台建设体系。同时,平台主动对接各银行金融机构系统直连,现已实现与邮储银行创业贷网办系统直连,贷款资料、证照、电子合同等数据可线上实时共享,初步形成“线上+线下”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政银企融资服务体系。
(五)开门纳谏共建共享。平台建立高效协调机制,每月上门对接相关政府部门和银行金融机构,推动各银行建立专营部门,确保注册用户的融资需求能得到及时回应。同时,畅通意见反馈渠道,积极收集相关部门、银行、企业等平台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平台系统功能和金融产品,优化业务服务流程,持续提升平台使用效果。
三、典型案例
(一)打通堵点,供应链变“共赢链”“合作链”。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供应链体系建设系列决策部署,“东楚融通”依托平台现有数据基础,积极打造“东楚云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于2024年8月15日上线试运行。平台通过核心企业数据增信,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预付采购融资、动产仓单融资、租赁分期等供应链金融业务,畅通供应链“产、供、销、储、运”全流程多元化融资服务,减轻对传统抵押物的过度依赖,不断降低企业贷款门槛和融资成本,引导金融资源向供应链“神经末梢”延伸,实现“稳链、固链、强链、补链”。
(二)“码”上就办,创业担保贷款全程网办。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创业担保贷工作的实施方案和黄石市创业担保贷款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精神,平台精简创业贷款融资流程,优化与人社、财政、银行、担保等单位的协调配合,在全省率先实现贷款在线申请、部门在线审核、合同在线签署、银行在线放款,将贷款办理时间由7-15个工作日大幅缩短至5分钟,申请人从过去多部门“跑断腿”,到现在“一站办理、一天放款”。截至目前,全市创业担保贷线上注册用户30996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493笔、金额24.4亿元,实现了“手机办、掌上办、网上办、马上办、不见面办”,相关经验做法被人社部、湖北省电视台等国家、省、市媒体宣传推广。
(三)“知”产盘活,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根据《黄石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黄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相关精神,平台推进金融产品创新,联合市市场监管局、人行黄石市分行在全省率先推出“黄石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线上专区”,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考核机制,实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补贴政策。截至目前,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6亿元,知识产权“贷”助力专家人才创新创业经验入选2022年湖北省人才工作优秀创新案例,进一步畅通专家人才、优质企业、重点项目的融资渠道,助力企业将知识产权从无形资产转化为推动自身发展的“真金白银”。
(四)“沉”入基层,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为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平台推进“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构建惠企服务长效机制,持续开展金融“早春行·园区行·平台行·全年行”活动,助力金融服务进园区、进商圈、进企业。同时,按照大兴调查研究工作要求,联合相关部门“一把手”深入县、乡、镇等基层一线开展平台应用宣传推介,进一步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通过组织培训会、发放操作手册、现场演示答疑、制作动画讲解视频、建微信群、开通咨询热线等方式,积极宣传推广平台,引导企业参与平台注册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