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诚信文化】“网络跟帖”新规,信用监管是亮点!
发布时间:2022/11/29  |  来源:中宏网  |  专栏:弘扬诚信文化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享有了充分表达个人意见的更大的自主权,特别是各种互联网平台上的跟帖服务给网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表达意见、亮明观点、沟通交流、批评监督的空间。各类网站、APP、微博、朋友圈、视频号、直播间等为了增强与“粉丝”的互动,都建立了发帖、回复、留言、评论、点赞、弹幕、打赏等互动交流功能,在形式上还形成了文字、符号、表情、图片、动图、音视频等多种多样的评论方式,极大的丰富上网“冲浪”的内容。

  应当说,网络跟帖是互联网空间不可或缺的“产品”,但长期以来,网络跟帖乱象时有出现,一些非理性的言论甚至形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相关当事人轻生,不得不说治理网络跟帖乱象问题刻不容缓。我国网民基数庞大,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有效治理好网络跟帖既是该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又是提升网络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关键。

跟帖乱象严重污染网络空间 

  毋庸赘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平台评论区的言论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包括恶意辱骂、负面情绪、愤世嫉俗等等负能量的言论,一些网民变身“键盘侠”“懂哥”“网络喷子”,发表情绪化、恶意低俗,甚至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阶段性言论,甚至化身为网络施暴者对相关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和言语谩骂。

  在“不出好名,出恶名”的扭曲价值观的催动下,网络留言评论也“捏造”出一些心理扭曲、唯利是图的网络施暴者。

  第一种是“键盘侠”,他们的“人生信条”是“生活不如意,全靠网络治”。他们将互联网空间作为一个宣泄失落情绪的场所,每当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之事,在现实生活中又找不到平衡心理的办法时,往往会将这种不满和愤恨在网络平台评论区肆意宣泄,将矛头对准那些触及不到自己的人,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和扭曲的快慰。

  第二种是“懂哥”,他们“信奉”的是“你根本不懂,只有我最懂”。他们通过看各种零碎的知识,给自己建立了一套所谓的“理论”,并奉为圭臬,自以为对某个领域非常懂,然后在网络交流中无差别攻击与自己观点相左的人。他们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通过网络空间的“舌战群儒”达到自身内心的满足。

  第三种则是所谓的“专业喷子”,他们“一切向钱看,黑的也能说成白的”。这种网络施暴者已经形成了灰色产业链,通常由一个团队经营。如果某些人有“黑人”的需求,就可以找到这些网络施暴者下单,“喷子”接单后会涉及所谓的“剧情”,再到一些有影响力的平台上“带节奏”,等到网友盲目跟风达到一定数量后,便会引发更大的跟风转发,从而达到目的。

  近年来,网络空间中,因不当言论引起的负面影响频频出现。如某知名科学家去世,有网络言论造谣抹杀这位科学家的贡献,对其进行恶意谩骂;某运动员比赛未能拿到奖牌,出现指责、讽刺的言论;疫情期间有感染者的流调信息泄露,遭到恶意猜测;一些演艺明星偷税漏税、违法犯罪事件被曝光,竟有“网络喷子”颠倒是非、施加舆论压力,还有一些演艺明星在不当评论下面被一窝蜂的“水军”好评、毫无底线的“隔空对骂”等。

  跟帖评论的流言恶语从来都是伤人害命的,轻则让受害者久久无法驱散心理阴影,重则可能让一些受害者不堪忍受选择轻生,酿成悲剧。除了对受害者造成巨大伤害,乌烟瘴气的跟帖评论也严重污染了网络空间,破坏了网络生态。

给“评论跟帖”戴上法治“紧箍” 

  网络跟帖评论是网民上网的需求之一,对其既不能一禁了之,也不能放手不管。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海纳百川,通过网络评论各种文化价值一起涌入,对人的三观难免会形成不小冲击,更不用说网络评论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传播器”和“放大器”,任凭乱象丛生、流言四起,必会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如何将“评论跟帖”装进制度的“牢笼”是治理跟帖乱象的关键。

  自2016年开始,中央网信办就针对跟帖评论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集中清理跟帖评论中违反“九不准”、触犯“七条底线”的违法违规有害信息,大力净化跟帖评论空间;推动形成对有害信息人人喊打、群防群治的良好机制。此外,持续开展“阳光跟帖”行动,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对网络环境的整治力度。2022年8月23日,中央网信办结合每年开展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作为“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当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集中力量来整治这方面的问题。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新修订的《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将于2022年12月15日起施行。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快速发展,网络跟帖评论服务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将原有的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此次新修订的新规进一步明确了网络平台跟帖评论服务的管理责任、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和相关账号运营者应当遵守的基本规范要求,也就是说参与网络跟帖评论的各方都不能再“躺平”,要积极履行责任,共同维护网络空间文明。

微信图片_20221129164157.png

从具体操作层面看,新规通过细化跟帖评论管理,为相关服务的合法、有序发展搭建起了更为完整的规范性框架,更好服务于网络文明和国家信息化安全发展的需要。治理网络跟帖乱象需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新规明确落实主体责任,网络媒体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要切实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提高技术支持,创新网络跟帖评论的自动过滤和筛查辨别系统,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身为参与其中的我们更应自觉践行并加强跟帖评论自律、他律和互律,提高辨别谣诼诬谤和事实真相的能力,立维护阳光网评的生态意识。规范跟帖评论服务管理,关乎每个网民合法权益,只有给相关责任主体戴上法治的“紧箍”,才能形成强大震慑力。

  打通网络生态治理“最后一公里” 

  这次新修订的新规中,采用信用监管机制是一大亮点。新规要求,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用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册账号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

  新规还强调,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不得通过发布、删除、推荐跟帖评论信息以及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散布信息等其他干预跟帖评论信息呈现的手段,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公共利益,牟取非法利益,恶意干扰跟帖评论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在保护用户隐私安全方面,新规提出,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用户服务协议对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进行规范管理。

  网络跟帖既不能乱跟,也不能乱贴。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原来的一些老问题在新环境中通过“换马甲”的方式“抛头露面”再次祸害网络空间,搞得乌烟瘴气、一地鸡毛。互联网跟帖乱象久治不愈的突出原因在于,个别跟帖服务提供者一切唯流量论,追求个体利益将社会利益、公共利益抛之脑后。网友跟什么贴不干涉、怎么吵闹谩骂不干涉,反倒有意唆使这种乱象发酵,以博取更多的注意力。甚至有个别唯利是图的“网络喷子”肆意煽动网友的情绪,为流量增加而扭曲事实,策动恶语相向的帖子、谩骂诋毁的帖子、曲解误读的帖子“乱飞”。

  新规要求,压紧压实相关平台主体责任,畅通举报渠道,加大监管与执法力度,通过执法约谈、责令整改、下架、停更、罚款、通报等手段,打通网络生态治理“最后一公里”,还用户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中宏网|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