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善意执行 企业“纠错重生”
发布时间:2024/05/24  |  来源:黄石日报  |  专栏:政务诚信

21日,走进西塞山区某磁材公司,生产线上一批批磁铁粉不断打包发运,企业产销两旺。但在2021年初,这家公司因陷入高达1000余万元的借款债务纠纷,被申请强制执行,一度陷入绝境。

  一边是企业要发展,一边是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如何平衡?执行法官在查看该公司账目及银行账户往来明细后,经过风险评估,决定对该案采取善意执行策略,引导公司用产品货物置换土地查封,再用解封土地融资回转资金,帮助公司自主“解套”并一次性偿还1050万元借款。还为该公司出具了《自动履行证明书》,为其守信“背书”。

  “是法院给了我们新生的机会,如今我们公司还新安装了第二条生产线。”在案件回访中,该公司负责人感慨道。

  这是西塞山区法院善意执行、创新探索企业信用修复机制的生动实践。

  2022年4月,西塞山区法院出台《关于推动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在黄石首次建立“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对于自动履行裁判义务的当事人,经当事人申请,法院及时为其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2023年7月,西塞山区法院会同区营商办出台《关于被执行企业信用修复信息协同联动工作实施办法》,明确发改、财政、市场监管、金融等7家部门单位对区法院出具的信用修复证明等法律文书效力予以认可,实现了信用修复结果在企业项目审批和备案、招标投标、融资贷款等领域的全区通用,推进信用修复“一步到位”。

  该机制建立以来,西塞山区法院共发出《自动履行证明书》60余份,有力助推了企业“轻装上阵”“减负快跑”。

  西塞山区法院还积极推进政务失信专项治理,于2023年7月协同区营商办建立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建立辖区政务诚信“红黑榜”,定期对涉政务主体案件信息进行统计和推送,督促涉诉政务主体及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因成效突出,2024年2月该机制被评为黄石市2023年十大“信易+”应用场景。


黄石日报|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