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是一个敏感的时间点。这个时段,市场监管部门会以最高的规格、最强有力的手段来集中打击违章、违规、违法经营活动,以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充分维护。
“3·15”期间,市场监管部门会集中检查、集中打假,媒体会集中曝光不良商家的劣迹,消费者也会相对集中地对不良商家的违规、违法经营行为进行举报。正因为如此,每年“3·15”到来之前,商家都会保持高度警觉,唯恐有什么问题被查出来受处罚,影响经营。
“3·15”的前几天,商家、市场监管部门都特别忙碌:商家忙着清点有无过期产品和不合格产品。市场监管部门忙着抽样验收商家经营的各种商品,审查经营许可,如发现有不合格产品及违章、违规、违法经营行为,就会立即处理。这些都是应该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现场督查和案件处理以及舆论监督,都是约束商家规范经营不可或缺的手段。
然而,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和条件限制,督查、处置、监督等,都很难做到全覆盖、无缝隙,要想减少消费纠纷,切实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是否有良心很重要。只有经营者具备了诚信良善之心,才能保证他们在从事经营活动时公平交易,不缺斤短两,不以次充优,不设消费陷阱,不搞天价销售,不搞霸王销售,少出消费纠纷,甚至不出消费纠纷。倒下的良心,还是要靠良心扶起来,更要靠法治扶起来。加快建设法治市场监管,让法治成为激发市场潜能的“助推器”,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权益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