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弘毅
“老旧小区无人管,口罩随意丢弃在楼道里。”“楼下餐馆恢复营业后,餐厨垃圾和油烟又开始扰民。”27日,记者在西塞山区大上海广场、武商黄石购物中心附近走访时,市民对一些影响市容环境的现象表示不满。
市容环境整治难度大,维护起来难度更大。随着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对《黄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的审议推进,我市开展了“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征集活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店经营、小区卫生差、随地乱丢垃圾等影响市容环境方面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如何把城市的功能彻底发挥出来?如何在市民心中刻下文明的印记?我认为这是维护城市市容环境整洁的重点问题。”西塞山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朝晖说。
徐朝晖建议,除了城管部门在市容环境整治中当好必要的执法角色,其他部门、社会各界和市民个人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以西塞山区来说,当前该区老旧小区多和新城区混杂,管理难度大;城区功能不健全,公交站台等基础设施不到位,市场、农贸市场等布局混乱,规划不到位,进而导致老旧小区卫生差、流动商贩四处窜等影响市容市貌的问题。建议《条例》在立法中,重点考虑加强城市的科学规划,设置专业的“邻里中心”,加强基层执法人员的执法力度和社区对文明宣传的责任意识,让文明教育直击人心,提高市民文明素养。
“我们社区成为我市物业全覆盖首批试点的五个社区之一,这对社区周边的市容环境卫生改善来说,是一次很好的促进机会。”澄月社区党委书记明岚说,“改善城区老旧小区环境,直接影响市容市貌。”
明岚建议,维护好城区的市容环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民个人的文明行为,要对市民进行文明引导宣传,提出对市民文明行为的激励机制,学校、家庭方面对孩子的文明教育要深入人心,以孩子的文明修养来影响促进成年人的文明素质;同时要在《条例》中明确破坏市容环境不文明行为的处罚规定,除了罚款等必要处罚,还可以采取公示和强制在社区劳动等处罚方式。
西塞山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委主任委员刘正高表示,《条例》更像一份市民公约,如果每位市民的文明素养得到提升,整座城市的市容环境就会越变越美好。刘正高建议,《条例》中有必要将市民参与市容环境的维护写入,强化聚集地社区、居民、商户、小区等各方责任,在基层治理上立法,形成监督制约,合理规划好居民区与商业区,将城市环境污染降至最低,形成社会齐抓共建氛围,创造和维护好文明整洁的市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