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殷珂 通讯员 程良友 曹青妮 周诗霖
4日,大冶召开全市“思想破冰 引领发展”主题活动暨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连续出台了《关于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大冶市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实施细则》《大冶市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大冶市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作风建设专项评议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进一步破解大冶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为思想破冰引领大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对标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认真落实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及省“新30条”和黄石市“41条”等措施,大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制定出台了《大冶市关于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
据介绍,大冶将以创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为契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切实增强市场主体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确保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指标评价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全面升级营商环境
新出台的《大冶市关于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有8部分37项措施,是大冶对照省、市要求,以问题为导向,推出的“补短板强弱项”的相关改革措施。
《措施》在现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优化流程、完善机制、创新思路、提升服务,从高品质提升政务服务、高速度推进项目审批、高质量供给市场要素、高效能保障金融需求、高质效提供法治保障、高标准创建先行区、高要求开展“双千”服务、高效率建立长效机制等八个方面靶向发力,进一步明确各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的工作职责,努力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
措施更实要求更精
围绕省市要求抓落实,大冶提出了优化招投标服务、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全面推行水电气接入外线工程并联审批、优化纳税服务、优化登记财产服务、优化用水用电用气服务、推行“标准地”出让、持续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持续深化“银税贷”、推进诚信政府建设、提升司法行政效能、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落实首次轻微违法行为“零处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开展转供电收费专项整治等16项措施。
围绕短板弱项抓提升,大冶进一步加强数据中心、可视化监管平台等硬件设施建设;在“先建后验”推行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针对行政审批环境不优、不便等问题,大冶将在政务审批领域,积极开展“自查自纠自修”专项活动;努力建设营商环境数据可视化在线监控平台,实现测评指标实时预警、分析、评价、决策。
围绕亮点经验抓深化,大冶将积极打造“六办、五化、三联发”服务品牌,实现“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全天办”“智慧办”“就近办”,营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推进“中介超市”五化改革,实行“交地即发证”“三证联发”。
确保措施落地落实
为确保《措施》落地落实,大冶建立了长效保障机制,先后形成了“一办七组”工作机制、宣传引导机制、完善项目建设攻坚机制、监测评价分析机制、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完善监督评议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等。
在此基础上,大冶又配套出台了《大冶市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实施细则》《大冶市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大冶市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作风建设专项评议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措施》落地落实提供了坚强保障。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大冶市开启思想破冰之旅,持续加码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