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月光洒下一地清辉。胡世良仔细观察了一下地形后迅速回出租房,拿起电话本,拨通了第一个手机号。
“喂,哪位,大半夜电话我干嘛?”对方显得很不耐烦。
“李局长,我注意您很久了,您的一举一动,我都一清二楚!”
“你谁?”对方明显紧张起来。
“别问我是谁,我是隐形人,您做了什么您自己心里清楚。”
“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沉默良久,对方又问“你想干嘛?”
“凌晨1点前,请拿一万元现金放到外贸小区北边石桌底下。按我说的做,以后不会再找您麻烦!”
胡世良说完将电话挂了,忐忑不安地躲在窗帘背后,盯着小区入口。他拿不准猎物会不会上钩。
凌晨1点,小区出现一个人影,“影子”迟疑不决、蹑手蹑脚地向北边石桌走去,走两步愣一会,再走两步。每走一步,胡世良的心就跟着紧缩一下,生怕自己的心跳声吓跑了可爱的猎物。
最后,“影子”快速走到石桌旁,蹲下,站起,然后装着若无其事地离开。
确认“影子”已走远,胡世良悄悄下楼。淡淡的月光下,一摞崭新的钞票静静地躺在石桌底下……
胡世良欣喜若狂,这是他苦心钻研贪官心理学发明的“攻心”术,多年来屡试不爽,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一般情况下,只要对方问“你要干嘛?”“你想怎样?”,多半都不会失手。
这些姓名、职务、手机号是他从各单位公示栏上胡乱抄来的。
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决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次,他来到另一座陌生城市,如法炮制,拨通了手机号。
“请问哪位,找我有事吗?”
“柯法官,我注意您很久了,您的一举一动,我都一清二楚!”
“你谁?”对方明显有点紧张。
“别问我是谁,我是隐形人,您做了什么您自己心里清楚。”
“你在说什么呢?”沉默良久,对方又问“你想怎样?”
“凌晨1点前,请拿两万元现金放到如意小区健身器材边椅子底下。按我说的做,以后不会再找您麻烦。”
胡世良说完将电话挂了。凭经验,迅速挂掉电话,不给猎物喘息和捕捉更多信息的机会,显得果断、坚决、老练,比恐吓、威胁更有效。仅此一招,足以击垮对方临时筑起的“戒备墙”!
果然,“影子”如约而至,胡世良得意地看着“猎物”环顾四周后,蹑手蹑脚地向健身器材边椅子走去。蹲下,站起,然后装着若无其事地离开。
确认“影子”已走远,胡世良欣然下楼——然而,椅子底下什么都没有!
“不许动,警察!”10余名民警齐声低喝如晴天霹雳,胡世良从“发财梦”中惊醒过来,束手就擒。
行骗多年的胡世良万万没想到会栽在柯炳南法官手里。与柯炳南擦肩而过时,胡世良忍不住回头多看了他一眼。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柯炳南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和“模范法官”。接到电话的一刹那,他马上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诈骗,于是上演了一场“引蛇出洞”和“瓮中捉鳖”的大戏。
经审查,多年来,犯罪嫌疑人胡世良窜至12座地市级城市,采取类似诈骗手法作案20余起,合计人民币30余万元。
案件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一篇题为《20余人被骗30余万元,法官智斗诈骗犯“引蛇出洞”》的新闻刊登在晚报头版头条,并作为“全民反诈”典型案例被宣传、推广,个别单位甚至撤掉了公示栏手机号,以免被不法分子敲诈或利用。
一时间舆论哗然:终于知道许多单位“一把手”为什么不敢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了!
“舆论宣传要抓住问题症结所在,到底是反腐还是反诈?一个典型的反腐警示教育案例怎么成了反诈案例?对这种舍本求末、掩盖事实、闪烁其辞的舆论宣传应坚决予以取缔!”
在市委常委会议上,市委书记痛批舆论宣传的不实与肤浅,并对撤掉公示栏手机号码的单位提出严厉批评,要求全市副县级以上领导带头通过政府网站公开自己的常用手机号码,接受群众监督。
“不敢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说明什么?说明作风不实,群众意识淡薄,更是心虚的表现!作为领导干部,手机号码不仅是个人隐私,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是联系群众的一种通道,承载着群众的诉求。”
第二天,一篇题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反诈还需自身硬》的文章刊登在晚报头版头条。文章解读了市委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胡世良诈骗案进行了全面跟踪报道和分析。
该案最终成为反腐倡廉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