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石市国家税务局
为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纳税人满意度、遵从度和获得感,市国税局立足职能、健全机制、多措并举,切实加强纳税信用管理,努力营造“守信得利、失信受罚”的诚信纳税环境,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一、重视领导,抓健全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我局党组高度重视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召开2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了“一把手”为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全市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组织领导。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印发《黄石市国家税务局2016年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建立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联络员制度,组建工作专班。
二、强化引导,抓宣传教育
结合工作实际,以“共铸诚信”为宣传重点,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树立国税部门的良好形象。一是契合主题进行全面宣传。紧密围绕“聚焦营改增试点 助力供给侧改革”的税收宣传主题,借助国税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12366纳税服务热线、短信平台、办税服务厅等多维度进行宣传,向社会各界广泛告知。二是突出引导开展集中宣传。制作税收宣传展板,宣传纳税信用知识、公布纳税人欠缴税款信息及“红黑榜”名单,积极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浓厚氛围;开展纳税信用评价活动,抓标杆,树典型,充分发挥诚信纳税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达成共识,抓信息共享
密切部门间协作,推进信用信息共享、管理互助、信用互认。一是积极配合。严格落实“七天双公示”及“一周零报告”工作,同时定期通过数据交换,向市信用办报送A级纳税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等涉税信息。推进部门共享,去年总计为11个部门出具各类纳税证明20户次,涉及劳模评定、名牌产品认定、两代表一委员选举等9个项目。二是主动作为。加强与工商、银行、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协作,建立了包括联席会议制度、情况通报制度、信息共享制度,推进了税收“黑名单”制度的落实,打牢了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工作基础。
四、激励诚信,抓精准服务
我局精心打造诚信纳税人“专享”服务套餐,营造“诚信激励”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深化银税互动,让诚信纳税人的诚信价值更高。联合市地税局、黄石银监分局深入开展“银税互动”助推企业发展“五个一”活动。自推行“双贷”活动以来,全市有3家商业银行与国税部门签约,2016年为43户A、B级纳税人发放信用贷款3682万元,助推了小微企业发展。二是实行退税优先,让诚信纳税人的资金周转更快。对A、B级纳税人认定为一类出口企业享受优先办理出口退税,去年有4户一类企业实现5个工作日内办理退(免)税2.25亿元,占全部退(免)税额的26.02%,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三是开辟绿色通道,让诚信纳税人的服务体验更优。向社会公告A级纳税人名单,实行A级纳税人专用发票增量即时办理,普通发票按需领用,同时对连续三年A级纳税人开辟VIP绿色通道,开展专人协办涉税事项的便利化服务。
五、规范惩戒,抓协同监管
完善涉税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定期公布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牵引和带动社会信用体制建设。一是发布“黑名单”,把失信纳税人公之于众。自前年3月实施“黑名单”制度以来,将21户重大税收违法案例信息录入“黑名单”信息系统并向社会公布,营造全社会共同监督、协同监管、联合惩戒的氛围。二是严把“审核关”,对失信纳税人从严监管。通过征信平台发布D级纳税人名单,联合社会力量对失信企业进行有效监督。同时严格增值税发票管理,加强出口退税审核,将失信纳税人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强化纳税评估,提高检查频次。三是联合“挥重拳”,让失信纳税人寸步难行。据统计,自去年以来,共有20家企业被联合惩戒,包括13家企业法人在工商联换届选举中受限,5家企业被金融机构降低融资授信,2户企业在“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中受限。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圆满完成国家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中期评估”的工作目标,在信用信息查询应用、信用联合惩戒上下功夫,持续探索改进,力争取得新成绩,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