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多措并举精准普法
发布时间:2019/07/01  |  来源:  |  专栏:黄石动态

来源:黄石日报   我有话说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 记者 石勇 通讯员 曾光 刘敏 瞿白)3月28日,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举办宪法暨“七五”普法工作骨干培训班,邀请湖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黄本莲,以及普法专业人员讲解宪法及“七五”普法工作如何开展等内容。该公司本埠26个单位、总部21个部室的普法工作管理人员160人参加了培训。

这是我市各单位为促进全市“七五”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举办的学习活动之一。

市司法局局长刘安定表示,今年是实施“七五”普法工作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对于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深化“法治黄石”建设,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精准普法,抓好重点对象学法用法

去年以来,市司法局在抓好传统媒体法治宣传的同时,还注重在各级、各单位网站、新媒体、自媒体等不定期向领导干部、公务员发送法治新闻、普法警示句及法律解释等,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提高全市领导干部、公务员的法律素质,真正将领导干部这一普法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落在实处。这也是我市抓“关键少数”,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重要手段。

同时,市司法局着重抓“希望的关键”,加强青少年学法用法,推动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确保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基本法治知识教育。在中小学全面配齐配强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和专兼职法治教师。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法德结合,以法治文化引领法治建设

为了让法治文化引领法治建设,我市不仅利用机关道德法治讲堂,开设系列讲座,推动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深度融合;而且推进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创建,推进法治精神融入乡规民约、家风家训,建立完善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同时,积极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引导扶持民间志愿者参与法治宣传和法治文化建设。打造市(区)两级法治文艺宣传队,深入学校、企业、乡镇、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广泛开展法治文艺宣传活动。

此外,我市严格落实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管理办法,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硬性指标纳入法治建设考核。充分利用城市、乡村公共活动场所,融入法治元素,建设法治公园、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栏等法治宣传教育阵地。一方面,各县(市、区)要建成至少一处以上的法治文化阵地,并争取在城区各影院、LED显示屏中定期插入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内容;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县(市、区)、乡镇(街道、片区、管理区、农场)、企业、学校、社区、村等法治创建工作,各辖区内建成2-3处法治创建示范点,在“七五”普法中期考核中实现全覆盖。

做强品牌,厚植法治宣传工作优势

为创新创优普法工作,做强黄石品牌,我市深入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在全市6个县(市、区)分别部署“一进”启动式,通过示范点带动该活动全面开展。

通过“法律进机关”,加强国家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通过“法律进乡村”,深化“普法惠民乡村行”活动;通过“法律进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艺进社区活动,完善律师进社区制度;通过“法律进学校”,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通过“法律进企业,突出诚信守法经营;通过”法律进单位“,促进各单位法治化管理,增强广大职工依法维权、依法履职、依法担责的意识。

同时,创新法治宣传工作思维,在部分乡镇选择有条件的村组试点建设农村法治长廊,试行建立村级法治宣传兼职辅导员制度,加强法治文化宣传队伍建设,引导农民自发组织、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节目,深化农民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农民参与法治宣传教育的积极性,切实加强农村普法实效。

此外,进一步加强”黄石普法“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推广力度,扩大受众面。

完善制度,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我市一方面按照普法责任清单和普法责任书的要求,推动各级国家机关履行普法责任,实施好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和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在执法司法实践中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使案件审判、行政执法、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的过程成为向群众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真正将”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完善法治宣传教育相关制度,进一步优化我市普法工作组织领导机制、目标责任机制、评估考核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等,努力解决制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发展的制度性、机制性问题。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地完善法治宣传教育的相关制度。

市司法局副局长杨柳介绍,在完善制度方面,我市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多层次各领域的法治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依法行政示范机关、依法治校示范校、法治示范医院、诚信守法企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创建活动,以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