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作坊、种桑养蚕,产业越做越大……一个贫困户哪来这么多创业资金?日前,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那社乡祥兰村村民廖克杰指着自家门口挂着的“信用户(5A)”牌子说:“有了这块牌子,去年就向银行贷款30万元。”
廖克杰是在巴马农村信用体系下,农户实现自我创业发展的典型。2017年起,巴马引导农户和农村经济实体用好信用记录、积累信用财富,弘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风尚,并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将积极向上的经济生态指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指标、优秀自信的文化生态指标、团结和谐的社会生态指标、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指标分门别类,设置成26大类360多个具有操作性的指标分值。
“获得分值越多,信用等级越高,贷款越容易金额也越多,出去打工企业都会优先聘用。”燕洞镇交乐村党支部书记姚正云表示,村里有290多户靠信用贷款发展养蚕、龙骨花等生态产业,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万元。
通过信用体系评级赋值,让精神与物质、道德与经济、人品与产品“联姻”,把金融支持、产业奖补、评优评先与信用积分挂钩,信用分值越高,获得的支持越多。A~5A的信用户,给予5万元~30万元授信,享受免抵押、免担保、优先办理等红利。非信用户(B级农户)只评级,不授信;因违法乱纪、借钱不还等被列入“失信黑名单”的,在贷款方面受到限制。巴马农村信用社信贷部主任黄大鹏说:“银行根据信用评级发放信用贷款,可以一次授信、随时用信、随用随贷、循环使用,既方便了农户融资需求,还抑制了农村高利贷发展。”
“无形的信用”成为“有用的资产”,为农户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17年~2019年,巴马县累计发放贷款3.83万户24亿元,其中贫困户1.36万户5.36亿元,成为脱贫攻坚助推器。
“信用就是真金白银,大家都很珍惜。”甲篆镇百马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尚说,“这个办法推行后,村里搞文艺活动大家都很积极,各家房前屋后都弄得很干净,否则要扣分。”百马村位于巴马旅游核心地带,信贷对村民的发展极为重要。村民韦克评上信用户后,从银行贷款12万元开了一家农家旅馆,如今每天有200元以上收入。
巴马全面完善体系建设和评级结果运用,并制定激励和惩戒办法,如“信用户”在产业发展上给予更多的支持;村两委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公益性岗位候选人参考“信用分数”来选人等。此外,还将信用管理写入村规民约,指导村、社区成立信用议事会,在农村信用诚信建设引导下,群众纷纷摒弃陈规陋习,红色文化、长寿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优秀文化广泛传承,民间宗教信仰活动明显减少。
“信用认证成为农民的‘道德身份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河池市委常委、巴马瑶族自治县委书记王军说。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有效遏制了农村家庭矛盾,黄赌毒现象、上访案件、恶性治安及犯罪案件明显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从2017年的89.93%提升到2019年的98.04%,农民素质和信用意识不断提升,干部群众“言必信、行必果”成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全县涌现出中国好人、区市优秀志愿者、广西十大孝心人物等各类先进典型29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