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预付卡 当心消费陷阱
发布时间:2020/06/18  |  来源:信用中国  |  专栏:风险提示

  近年来,预付卡式消费在餐饮、美容美发、洗浴、汽车、健身等多种服务行业广泛使用,成为新兴消费业态。消费方便、可以打折、逢年过节还有惊喜,这是大多数消费者对于预付卡的理解,但“大优惠”背后却隐藏着“预付卡退款难”“停业后追讨难”“服务质量难保证”等消费风险。

  预付卡式消费陷阱普遍存在

  预付卡式消费的确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和价格优惠,但也存在消费陷阱。

  “去年,我在县城龙城华府小区附近的一家干洗店办了一张价值500元的干洗卡,店家承诺充值500元就能享受八折的优惠。可不到半年的时间,洗衣店突然就搬走了,店家电话也打不通,我充值卡里还剩两百多元钱。”市民林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卡里剩余的金额不大,自己也没有去深究,这件事便这样不了了之。

  据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金辉介绍,该局已经接到过多起消费者关于预付卡消费陷阱的投诉,投诉涉及的金额在几百元至几万元不等。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案例,是县城内一家婚纱影楼向消费者收取婚纱照定金及预付款后突然关门走人,共涉及200余名消费者,骗取金额高达15.6万元。该局在接到投诉后,立即组织工作人员着手处理,最终在公安机关的大力配合下,成功找到该婚纱影楼门市部经营者肖某某,并要求其退赔了收取的定金及预付款,这才成功挽回了消费者的损失。

  商家道德缺失侵犯消费者权益

  随着居民消费的升级,有关预付卡的消费纠纷、投诉也逐年增多。预付卡式消费看起来是件买卖双方双赢的事,但消费者很容易遭受商家商业道德缺失带来利益损害。

  部分商家利用低价折扣,特别优惠诱导消费者支付预付款,其后在不事先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突然关门停业、失联跑掉,有的确实是因为经营不善,无法继续营业,有的则是故意设圈套、蓄意骗取消费者钱财。

  同时,还存在部分经营者在营销预付卡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虚假承诺,成功售卡后随意降低商品或服务质量的现象。许多消费者在购买预付卡后,发现原先被承诺的服务被经营者以优惠期届满、消费额度不足、服务方式更新等各种理由不与兑现,或者予以推脱,态度与办卡前截然不同。

  虽然有些时候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能够追回预付卡里的钱,但目前大多数消费者都像林女士一样,因为预付卡里的金额不大,加上觉得维权费时费力,最后只能自认倒霉。

  提高警惕维护自身权益

  市民在办理预付卡时,首先要谨慎选择商家,注意看清经营者的营业执照,确认经营主体资格,尽量选择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度高、经营状况好的商家。其次要理性充值,最好按照自己实际需求充值,不要被商家宣传优惠折扣而冲昏头脑失去判断力。最后要签订书面合同,不要轻信一些商家的口头承诺,要看清合同内容,事先约定好双方的权利义务,为日后可能产生的消费争议提供解决的途径和依据,对不合理的条款内容,要及时纠正。

  办理预付卡后,一定要索要并妥善保管相关票据和消费凭证,一旦发生问题便于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对于金额大的消费卡,要做好备份,每次消费后注意核对余额动态,以防卡内余额缺失。消费者要增强主动维权意识,一旦发生商家恶意欺诈、突然跑掉等情况,要根据相关证据追索相应赔偿,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为此,金辉表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加大这方面的监管力度,同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办理预付卡要当心消费陷阱。


信用中国|202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