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田城 通讯员 成炫乐
从14岁寄养到成家,到54岁的年龄,张勤英在床头膝下无怨无悔照顾瘫痪婆婆贾岩姐,40年如一日,初心不改。如今,贾岩姐已经98岁高龄,不仅无病无痛,还能吃肉喝酒。龙港孝德“儿媳”的事迹,在村里传为美谈。
4日,记者来到她家采访,贾岩姐缓缓抬起手,用细微的声音招呼就坐,喝茶水。
“别看老人98岁了,特别喜欢跟人说话,她害怕孤独,没人理她。”张勤英笑着说。
张勤英是龙港镇高黄村人。14岁,她被寄养在成善银家;几年后,成善银和张勤英到了法定年龄,正式成婚。
“14岁刚来,婆婆就已经瘫痪在床,我就开始学着照顾她,跟伺候亲妈一样。”张勤英笑着说。
她的公公75岁时,因支气管炎病重去世。病重期间,张勤英自学打针注射,为公公治病。另一边,她还要照顾婆婆。
公公去世后,张勤英依旧悉心照顾贾岩姐。每天早上,她服侍婆婆起床,喂她吃早饭。吃完早餐,再服侍婆婆上厕所。
因为瘫痪,贾岩姐大小便不能自理,经常拉在床上,张勤英都要换洗床单。
贾岩姐爱干净,每天要洗一个澡,冬天下大雪也是如此;她还爱吃肉,一天能吃一大碗瘦肉;白酒是必备的,2两的杯子,贾岩姐每天都要来一盅。
“我家开了一个小超市,天天给老人吃鸡蛋,吃肉,她喜欢喝酒,不给喝还不行,只好顺着她。”张勤英说,老人开心就好。
她经营的这家名为“新农村平价超市”的商店,从1998年开到现在,已经成为高黄村村民心目中的“地标”,经营商品从种子农药到生活日用,面面俱到,极大方便了当地村民。
张勤英做生意实在,村民腿脚不便的,夫妻俩还帮忙送货,也经常赠送一些小商品给村民。20多年来,夫妻俩诚信经营,这个超市被盘活了,养活了一家老小。
因为照顾婆婆抽不开身,40年来,张勤英去的最远的地方是仙岛湖风景区。其它时间,她都在龙港镇和高黄村两头转,进货、卖货、照顾婆婆,成了她生活的“三要素”。
孝道传承之下,36岁的大儿子成良喜也特别疼爱奶奶。每次从武汉回来,他都会给老人洗脚,梳头。
“奶奶一天比一天老,当子孙辈的,理应格外珍惜和陪伴。”成良喜说。
四十年事无巨细照料瘫痪婆婆,这件事在高黄村被传为美谈。
“孝道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也是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的必然要求。”该村支书陈晓玉说,这一份“孝义”,不仅感动了村“两委”,更感动了高黄村几千村民,如今,婆媳俩的故事被写进美德故事,广为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