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新业态平台企业为了吸引用户,推出新用户首单优惠、到货不满意极速退款、打车软件先用后付等规则,但有用户恶意利用这些规则漏洞“薅羊毛”,甚至故意敛财涉嫌犯罪。新用户首单优惠、到货不满意极速退款、打车软件先用后付……近日,多地警方破获用户恶意利用这些平台规则的漏洞“薅羊毛”构成诈骗的案件。
“羊毛党”逐渐壮大,甚至成了一个新的职业,游走于犯罪边缘,对网络营商环境造成恶劣影响。企业、平台给予的优惠甚至政府的惠民补贴,都被“羊毛党”所“薅”走,如疫情发生之后,各地采取消费券补贴方式促进消费回暖,但一些“羊毛党”利用监管、技术漏洞,将消费券套现、交易,获取利益。
“羊毛党”逐渐壮大,暴露了平台、商家在进行促销等活动时存在的管理等问题。另外,“职业薅羊毛”是新型犯罪,相关法律对此类新型犯罪还存在“法律空白”,导致应对不足,而平台相关规则也不够健全和成熟等。
这些原因的存在,都让“职业羊毛党”得以逐渐坐大。这不仅损害网络平台及商家的权益,也让真正的消费者难以享受到优惠与实惠,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职业羊毛党”“薅”走的不仅是网络平台及商家的利益,也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带来的是“多输”。
“羊毛党”已然养痈成患,不能让“薅羊毛”这一“黑灰产业”继续野蛮生长、发展壮大下去。对此,要能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如要能弥补“法律空白”,对“薅羊毛漏洞”要打好“法治补丁”,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薅羊毛”这一新型犯罪不再成为“法外之徒”。要加大对“羊毛党”的惩治力度,增加“羊毛党”违法违规成本,相关部门要尽好监管责任,对“羊毛党”的监管与打击不能滞后,而要及时跟上。如有专家建议,还要建立网络信用体系和统一的跨平台黑名单制度,加大违法成本,形成综合治理体系。同时,平台和商家也要完善相关规则,平台建立熔断合规机制,保证系统和网络安全,不给“羊毛党”以可乘之机。要让游走于犯罪边缘的“羊毛党”止步于法治红线,才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网络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