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法官在抖音上刷到被执行人,根据被执行人所发的个人情况制定执行措施。7月16日,山西高院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这起案件。
事件起源于几年前,翟某向王某借款85万元,然而,借款到期后,翟某未按期归还借款。王某遂诉至昔阳县人民法院。2017年经法院判决:翟某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支付王某借款本息合计943500元。在法院判决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多次拨打翟某手机,翟某均称自己在外地打工,暂时不能回来,这无异于增加了案件的执行难度。
昔阳法院执行法官一方面想方设法寻找翟某,一方面将翟某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采取限制高消费等措施。
面对此情况,翟某主动电话联系法官,诉说借款其中的曲折,称自己也是受害者,自己在外打工也挣不多,希望能分期给付。但是,任执行法官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苦口婆心劝说,谁也不退让一步,这又让案件陷入僵局。
近日,昔阳法院执行干警偶然在抖音刷到被执行人翟某。虽未谋面,但凭自己印象中翟某身份证复印件上的照片,直觉告诉他,此人极有可能就是被执行人翟某,通过翻看其抖音记录留言,执行人员对这样的判断肯定无疑,而且抖音记录里的翟某曾奔赴美国、香港、澳门等地,生活较为奢侈。
经公安机关调查,得知翟某确有护照,并且有频繁出入境的记录。据此,承办法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立即办理边控手续,决定对被执行人翟某采取边控措施,限制翟某出境。
被执行人翟某被采取边控措施后出境受限,翟某焦急又羞愧地与法官联系:“我现在马上回去处理此事,能不能把边控措施解除?把我从黑名单(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里删掉呢?”
6月30日,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并当场履行完毕,法院依法解除了对翟某的边控措施。至此,这起僵持2年多的案件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
以案释法
边控即边境控制,是防止涉案 外国人或中国公民借出境之机逃避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给境内的国家、集体或个人财产等带来重大损失,而通过法定程序在国边境口岸对之采取限制出镜的一种保全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条规定,中国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
(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
(二)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三)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
(四)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被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遣返,未满不准出境规定年限的;
(五)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决定不准出境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准出境的其他情形。